彩衣街据《
扬州画舫录》记载“为运司后一层,旧时设有制衣局,其后绣货、戏服、估衣等铺麋集街内,故名”。其位于
扬州市老城区中部,东临东关历史
文化街区,南依市级文保单位“两淮盐运司总署”,西靠明清护城河“小秦淮”,北接市级文保单位“朱草诗林”,是联系汶河北路与国庆北路的主要街巷,区位极其重要。
彩衣街全长320米,两侧
建筑年久失修,传统风貌丧失,整体形象较差,而且由于多次的城市建设,拆迁改造,使得局部的街道空间被拓宽,缺失了原有的
扬州老城区街巷体系的尺度感。因此
扬州起源创意设计公司对
彩衣街的
景观设计主要旨在恢复原有街道的尺度空间,延续
彩衣街与周边老城区街道空间的衔接,突出整体保护的文保理念。

本次的
景观设计范围主要集中于
彩衣街东侧,长约160米。首先在街道东侧入口处,与国庆路交叉路口设置入口标识,该标识的设计灵感
起源于
彩衣街的得名——街上林立的彩衣店铺。在入口标识的设计中,将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男女成衣抽象为
文化符号,并以镂空的形式镌刻在青铜构架上。区别于其他,标识于街道,这是属于
彩衣街的独特的入口标识。

第二,在设计之中,恢复文保单位杨宅对面的照壁,并以此为契机,设计了一组序列的景墙。景墙的题材
起源于原有的街巷
生活场景,将其艺术化,形成由抽象向具象渐变的形态,传达场所的原有历史信息与肌理,成为一组特别的
景观小品。彩衣苑入口处设计一处简洁标志物,该标志物是由亭中的柱与雀替等构件组成,有效的限定了空间,区分了人流。

第三,本次设计在满足尺度恢复的同时,也考虑到周边居民与
商业的需求。结合照壁等隔断划分出露天餐饮区域,解构的亭与轩可以满足行人及居民的休憩。

最后,区域内绿化树种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,如朴树、槐树、榆树、黄杨等。软景中乡土树种的运用,以及硬景中传统
文化符号的运用相辅相成,形成独特的
文化景观,这是属于
彩衣街的,也只是属于
彩衣街的街景。